2.观前停车位较少,如遇节假日游览高峰,可将车停在半山腰的停车场,再徒步登山。
3.观内参观切勿大声喧哗,嬉戏追打,尊重他人信仰。
今年春节期间,走亲访友都是小帕相随,不仅仅因为它的颜值,也是因为它超大的车内空间,五座五人一点也不显拥挤。
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九,每天小帕都是与我一路同行,一起走亲访友一起品味浓浓亲情。而就在初九下午从表姐拜年回家,趁着时间还早也准备到雨母山的赤松观祈福,随便放松一下连日的奔波劳累。
好在天气晴好,路途不远,半个多小时,就把小帕停在了赤松观前那极具特色的停车场上。
此时太阳已偏西,虽无“深秋帘幕千家雨”但却有“落日楼台一笛风”的意境,可惜的是连日来的奔波让小帕的身上沾满了俗世的尘埃,似乎与眼前之景有点格格不入。
照壁,山门,相对无言,只有脉脉相视,共度岁月时光,共赴沧桑变迁!
虽说仍在春节,但在赤松观却找不到一丝春节的热闹与喜庆之气,简朴的山门前唯有石狮与翠柏相依,或许这也正体现了道家所崇尚的“清净无为”之义。
山门虽简朴当绝不简单,且不说那门前憨态十足又惟妙惟肖的石狮,就看那檐间石雕与木雕,檐上彩绘,你都会在这无声的物件中感受着建筑的精美与不凡。
山间清风拂过,晃动了檐角的铜铃。清脆的铃声顷刻间响彻山间,也荡漾在你的心头。
山巅,道观依山而建以致观中庭院面积不大,但在庭院东西两侧依然建有放生池。
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,不大的放生池或许就是道家对“众生平等”的一种诠释吧。
吕祖殿前,游人寥寥唯有冬日暖阳留恋不去,相比于那游人如织的南岳大庙,此地似乎有一种“门前冷落鞍马稀”的落寞,但在这寂寥与冷落中似乎又诠释了何为“道法自然”的真谛。
走过吕祖殿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赤松殿,相传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人,系神农雨师,也是帝喾雨师,能呼风唤雨。当年为百姓消除旱灾,深得百姓爱戴,因而立祠祭祀。今天我们所见的赤松殿虽为现代重建,但在这一砖一柱中感受其在百姓心中的伟大。
斗拱连横,雕梁画栋,檐牙高啄,钩心斗角,无论你从那个角度去看都可以窥见古代建筑之美。
殿中祈福完毕,再从大门出来往后山走去。
“叶秋声里,千家落照时”,在暖阳的陪伴下走在山间,你丝毫感受不到冬的严寒,却仿佛依然停留在深秋。
拾级而上,山更青,树更绿而心也愈静。
如果累了,那就停下脚步吧,坐在这凉亭之中,欣赏这眼前的青松绿树,看看那从树缝中探出身的红墙与黄瓦,也可以轻靠在亭中柱上,闭上眼睛,让山风拂过脸颊,让思绪神游太虚,这应该就是所谓的“太虚圣境”的境界吧。
休息片刻,体力恢复,你可以继续前行,你就可以找到飞来石。
名为飞来石,实为铁陨石,相传当年赤松子曾在此筑坛祈雨,因此有了“赤松子坛”的美誉。
虽然传说不可考证,但这美丽的传说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正如在飞来石旁树枝间那随风飘拂的祈福丝带一般。
欣赏留恋一番,此时夕阳西斜,沿来时之路从另一侧下山,你又会发现石阶两旁分列数羊,或立或跪,或昂首或侧身,而在石羊一侧则有道骨仙风的赤松子雕像,后通过路旁指示牌才得知原为“叱石成羊”的故事石雕。
风依然轻轻的吹,树叶缓缓地晃动,但在风中却传来钟磬之声,聆听着那清脆地钟磬之声,一路地疲惫瞬间消失不见。
发表评论,请先 登录 │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