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归正传,8月14日,两辆车、三家人冒雨自北京出发,一路风雨兼程,傍晚到达到达大连。从后盐收费站下道时,错过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当地朋友,也忘记了高速出口的检查站做核酸检测。匆忙之中直奔酒店了。好在所订的酒店在机场附近,而机场有24小时的核酸检测。在酒店与当地朋友汇合,晚饭后直奔机场做了核酸检测。第二天早餐后雨基本上停了,两辆车继续上路~直奔皮口码头,当日中午12点整,从那儿上滚装船,前往大长山岛。在岛上住了三天,18日从大长山岛回到大连市区。以下这组照片是回程时在船上拍的。携带器材:尼康Z9机身 Z24~120/F4 Z100~400/F4.5~5.6 VR S。其中24~120就作为挂机头,风景、人物甚至打鸟通吃;Z100~400这支镜头重量与大竹炮相仿,但长焦端比大竹炮长一倍,成像并不比大竹炮差。手持拍摄没有任何压力,能胜任的题材也很广泛。
从皮口港到大长山岛的鸳鸯港也就的距离也就8海里,大致是14.8公里,船票每人55元,小型车每辆350元。班轮现在是每30分钟一班,疫情之前的旅游旺季每15分钟一班。

皮口码头的停车场。如果上岛的游客不愿带车,可以存放在这里。

码头上等着上船的游客还有少量回家的岛上居民云集在一起。怀抱着100~400mm的镜头,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美女拍摄。干脆,就是她吧……手持不少于三张船票,估计是上岛游玩的。

照片要领导亲自审查。

码头上的每个人都很兴奋,为了岛上的美景,为了岛上的海鲜,也为了两年疫情之后的释放……


这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吧……

这也是带着孩子上岛的。

从大长山岛过来的“广鹿岛1号”船,正在下客。通常是车辆先下,而后下客;上船是旅客先上,而后是车辆上船。所有车辆必须倒车上船。

跑大长山岛的船基本上都是这种滚装船。跑其他小岛的船只种类比较复杂了。

这些统一服装的小孩是慈善组织“狮子会”的成员,与他们同时上岛的还有一些“狮子会”的成年会员。“狮子会”是全球性的慈善服务组织。1917年,38岁的保险业商人茂文钟士出于改善社区的初衷,成立了芝加哥国际狮子会总部,并不断发展壮大。目前,拥有46000多个分会,遍布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,会员人数150万多名。成员多为中产阶级,如医生、律师、商人、公职人员、教师等,也有一些热心公益的政治领袖人物。


“海汇”6号,这是我们的船。这船在这儿算是大船,能装300多人,小船能装150左右。

有几年没见到海岸的灯塔了,上次应该是在广东的海陵岛。

开船了。100~400的镜头有点儿耍不开啊!

这船一共开放三层甲板,一层是泊车和客舱,二层是客舱,三层是顶层。客舱有座位,让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对号入座。

在顶层甲板呆了会儿,太晒,而且柴油废气的味道太重,于是在二层甲板处找了个阴凉处。

船上的水手向旅客兜售面包和火腿肠,用来喂海鸥。

所以这些海鸥根本就不怕人,追着船飞。

而且还飞的很近。

看来100~400用不上了。












以上的所有照片都是Z100~400mm/4.5~5.6拍的。


这些鸟没啥说的~都是海鸥,而海鸥的品种多大53种,我自己也分不清楚。这是对一只海鸥的连续追焦拍摄。












真不容易~碰到个美女在船尾自拍。

这也是“狮子会”志愿者,不过是成年人。

50多分钟后,船靠近大长山岛的鸳鸯港。

鸳鸯港,因这两块礁石~鸳鸯石而得名。

大长山岛的第一印象,山脚下平铺着扇贝壳的造型,标志着这里大规模的海洋养殖。



终于,我们靠上了大长山岛。
多谢观赏!
发表评论,请先 登录 │ 注册